砸碎铁饭碗,全面开始了!

  发布时间:2024-06-29 16:29:49   作者:玩站小弟   我要评论
上海各区喝茶资源-上海喝茶外卖VX-上海各区品茶工作室。

文|凯风

铁饭碗,砸碎越来越不“铁”了。铁饭

01

继多个人口小县主动“瘦身”之后,碗全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也出手了。面开

日前,砸碎河南省开启事业机构改革,铁饭省直事业机构按不低于50%精简,碗全事业编制按不低于30%精简,面开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%,砸碎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铁饭事业单位。



这意味着,碗全河南省直事业机构要减少一半以上,面开相关事业编制也将随之缩减,砸碎而一些“小散弱”的铁饭事业单位或将不复存在。

这一轮改革,碗全无论是涉及面之广,还是力度之大,都远超此前各地的试点。

作为中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,河南下辖17个地级市、153个县区、2458个乡镇/街道,总量在全国数一数二。



行政区划众多,各类人员规模自然也相对庞大,相较于人口小县,河南的机构改革无疑更有代表性和信号意义。

众所周知,行政编制、事业编制、国企编制,往往被视为“铁饭碗”,成为“体制”的注脚。

作为最稳定的工作岗位,一旦入编,就不会轻易被辞退。在经济波动的大背景下,体制的避风港效应愈发突出。

所以这些年,千军万马争着考公、考编。

去年,全国“国考”报名人数超过300万人,各地省考报名人数更是超过500万人,至于考编“军团”更是不计其数。



不仅如此,各地还存在着规模庞大的编外人员。

所谓“编外”,指的是没有机关单位编制的人员,广泛存在于城管、辅警、卫护、教育等系统,俗称“聘任工”或“合同工”。

即使编内编外两重天,待遇有着天壤之别,但作为最接近铁饭碗的岗位,仍让无数人趋之若鹜。

无论编制内还是编制外,最终都要靠财政供养,都属于广义上的财政供养人员。

如今,当“财政过紧日子”成为自上而下的共识,各地终于开始“铁饭碗”动手了。

02

铁饭碗,究竟被“砸碎”了多少?

都是铁饭碗,但“含权量”和“含金量”截然不同,因此命运迥异。

如果将权力视作“同心圆”结构,编外人员处于最外围,事业编制处于中间,而公务员则位居最内层。

首当其冲的是“编外人员”,范围最广,力度最大,部分地区更是一刀切。

目前,黑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云南、安徽、内蒙古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。

其中,力度最猛的当属哈尔滨,要求每年精简20%相关编外人员,市直机关5年内精简完毕。



编外人员,又被称为“影子雇员”,作为编内的补充而存在,但“准铁饭碗”毕竟不算真正的铁饭碗,在每一轮精简中,必然首当其冲。

随之而来的是事业编制,虽然缩编压力越来越大,但也不会轻易“裁员”。

这一轮河南的事业机构改革就是如此。

据悉,当地在省直层面,除学校、医院外,事业单位精简60.7%,事业编制精简46.9%,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.3%、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.5%,远超最初的改革目标。

不过,这些被精简的编制并非全部消失,而是一部分下沉到基层部门,一部分用于科技、教育、民生等重点领域。

数据显示,河南省直改革收回的事业编制下沉县(市、区)5638名,为省科学院、嵩山实验室、神农种业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核定编制3300余名。

至于最内层的行政编制,除了人口小县有所动作,各地几乎没有多少影响,部分地区更是出现“扩招”现象。

早在2020年,山西就开启了人口小县机构改革,从事业单位到党政部门都在其列,缩减的不只是编制,还有领导岗位。

作为典型的山西浮山县,将35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,科级领导职数由154名精简为128名,涉改县直事业单位由179个精简为40个,精简78%,涉改事业编制由1944名精简为970名,精简约一半。



当然,无论是行政编还是事业编,即使“铁饭碗”缩减,不会像企业裁员一样疾风骤雨,体制内最擅长的是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。

一般精简编制都有过渡期,而被缩减的编制人员,要么提前退休,要么下沉到基层,或者“退三进一”方式慢慢消化,即每退休3名人员才能增加1名新人。

当然,这只是人口小县的试点。

这些县域相对特殊,人口不足10万,且面临自然人口负增长、劳动力人口外流的双重压力,财政供养负担相对较重,因此改革走在前列。

但对于更多的地市来说,在编外和事业单位的清理尚未完成之前,不会轻易刀刃向内。

相反,由于退休潮出现,加上就业兜底政策的存在,从国考到省考,招录人数不减反增,反而出现了罕见的“公务员扩招”现象。

所以,这些年,公务员考试热度越来越高,就不难得到理解。

03

为何突然开始“砸”铁饭碗?

长期以来,两位数的GDP增长,狂飙的卖地收入,再加上沿海地区源源不断的转移支付,让许多地方的“钱袋子”显得极其充盈,供养编内编外人员不成问题。

由于人口大盘仍在向上,一些市县即使面临年轻人外流,但靠着本地自然人口带来的贡献,仍能保持总人口正增长,而财政供养人员也能随之而扩张。

在这种背景下,几乎每个城市奉行的都是扩张思维。

城市框架都在不断拉大,城市边界不断向外蔓延,行政区划和机构数量随之而膨胀,编制扩容或许受限,但编外人员却在悄然扩张。

然而,任何扩张都是有尽头的,最大的制约就在于“钱”。

经济总体向好,但个别地区遭遇增长之困,而房地产又直面20多年来的最大转折,再加上地方债问题的存在,财政支出自然要一律从严。

同时,人口大盘见顶,2/3左右的省份常住人口遭遇负增长,一些地方除了省会之外,所有地市人口都在减少,而县域人口下降的速度更快、幅度更大。

不容忽视的是,作为转移支付主要贡献者的沿海地区,也受到地缘变局和国际竞争的影响,转移支付空间未必还有那么大。(参阅《10万亿转移支付,都被谁拿走了》)

换言之,即使财政依旧保持高增长态势,在持续萎缩的人口面前,也没有必要再维持如此庞大的财政供养人口格局。

因此,当人口减少而财政增长空间受限,精兵简政就是必然选择,财政“过紧日子”就在所难免。

前不久,有关方面提出要“习惯过紧日子”,意味着这不是短期选择,而是未来的常态。

体制内待遇下降早已不是新鲜事,而“铁饭碗”自然也难以像过去一样牢不可破了。

所以,转变惯性的增长思维,走向“瘦身强体”之路,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,也是个人面对不确定性的不二选择。

  • Tag:

相关文章

  • 13时58分!突变!

    中国基金报 泰勒兄弟姐妹们啊,今天的市场,意不意外?上午三大指数持续拉升,大家吃着火锅唱着歌,准备以大涨结束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时,奈何午后突变,以东方财富的闪崩为信号,市场突然出现了一波跳水!一起看
    2024-06-29
  • 今晚开播!又一36集传奇剧来袭,演员阵容雄厚,网友:熬夜都要追

    真没想到呀,五一假期才刚刚结束,剧集市场上迎来了新一轮洗牌,随着《城中之城》《春色寄情人》《群星闪耀时》等相继收官,本以为又处于剧荒了,结果人生处处是惊喜了。悬疑剧《新生》来了,井柏然饰演的费可一人更
    2024-06-29
  • 小米回应新车故障:可以退款并承担一切因退车产生的损失

    小米回应新车故障:可以退款并承担一切因退车产生的损失最近,福建一辆小米SU7行驶39公里,在高速上发生故障无法使用一事,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。而一开始曝光这件事情的,还是这辆车的车主。在视频发到网上之后
    2024-06-29
  • 留日学生辱骂国人自称入职山西税务系统,官方回应:正在排查

    近日,网传一留日学生在互联网发帖辱骂国人,综合其发布的信息,此人透露家人去年由于违法乱纪财产被没收。今年五月份,该留学生自称已经回国了,“在一系列的帮助下”近期入职山西税务系统。网传图片有IP为山西的
    2024-06-29
  • 厉嘉琪辟谣,不是万茜老公出轨对象,被横店的雨困住一个月了

    6月27日,狗仔曝万茜老公出轨,出轨的女方成了大家各种猜测的对象。随着事态的升级,有网友表示男方的出轨对象猜测是厉嘉琪。厉嘉琪本人火速出面辟谣,否认是万茜老公的出轨对象。厉嘉琪在个人账号发文:“被横店
    2024-06-29
  • 林百欣三房太太罕见露脸,86岁头发全黑不显老,坐轮椅仍打扮贵气

    已故富商林百欣的三房妻子顾瑞英与女儿林明珠发起诉讼,挑战林百欣在2004年订立的遗嘱,言下之意就是要推翻这份遗嘱的内容,就是因为三房未获分产。由于这牵扯的是整个家族,所以除了已经脱离林百欣家族的四房之
    2024-06-29

最新评论